作者:opple 时间:2023-06-26 阅读:()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
生:参加过。
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
新课教学:
(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
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
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
形式:辩论赛
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分钟)
形式:模拟会场
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
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
五、板书设计:采用要点式板书(略)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铜冶一中的张志红。十分荣幸来到这儿和大家分享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共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开篇课,本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_”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_“,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性意义,同时这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知教材的重要性。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