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4-25 阅读:()
学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短歌行授课说课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短歌行》中,曹操借酒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诗中有没有哪一个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忧”
忧到了何种程度?(翻译相关句子)板书
2.诗人在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对于人生短暂,许多文人都曾发出概叹,有人选择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人选择消极避世,那么,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他为什么也发出这种感叹呢?
明确:功业未就
4.想要实现这种建功立业的包袱,需要什么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要有贤才帮助。
5.诗中有没有描绘贤才相聚的热闹场面?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诗歌。
“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想象贤才归己时的热闹场面。
6.群贤毕至是如此美好,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更加急切,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比喻贤才?
明月、乌鹊(翻译这两句)
7.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之后立即感叹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此刻,诗人忧虑的内容还是“人生短暂”吗?
不是。此刻,作者忧虑的是“求贤不得”
8.除了运用比喻来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还有哪些地方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
作者此时,既是在感慨自己人生短暂,也是在概叹贤才人生短暂,同样功业未就,期望贤才们都一起来投奔自己。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
同样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七.小结
虽然这一首《短歌行》中,充满了忧伤的情调,但这种忧,是站在一个英雄的角度,国家的角度的忧,从这种忧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曹操:他有渴望同意的包袱,有招揽人才的坦荡胸襟,他的忧,是他手中的杜康酒不可解的。八、作业
1、回忆与酒有关的文学作品,以“文人与酒”为题,写一则小论文。
2、背诵全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
5/12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