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4-19 阅读:()
许多看似简单的工作里面有很多无形的壁垒和窍门,作为主管人员或许早已驾轻就熟,但授权者必须苦苦摸索。主管在授权时就需要面授机宜,向部属讲述完成任务时常采用的方法、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如何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9:如何进行数学分组教学
1如何进行数学分组教学
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
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例如: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需要“松弛有度”
一堂数学课,应该张弛有度、动静相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活动如果缺乏必要的“松弛”而长时间地处于亢奋紧张状态,那么,思维反而会出现沉滞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进行一段紧张的学习活动之后,留给学生一点缓冲的时间,从而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和创造空间。学生们可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充分咀嚼、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或者去回忆、思考、训练,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有益的“小憩”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备。
数学课堂需要做好“过渡”
小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话”气氛活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游戏竞赛各种教学形式丰富多样[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格外亢奋紧张,专注力要比传统的教授方式分散。新授课知识深度稍浅,可以采取以小组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学生也容易产生兴趣。但在初三的复习课中,各部分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很多部分知识的深度也比较大,需要更多的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更强的专注力,和更多的理解上的引导。此时,小组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例要适当调整,这时做好过渡工作尤为重要,要不学生会因为学习方式的变化产生不安,不容易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直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充分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椭圆,双曲线的概念很抽象,我就用两个图钉代表两个定点F1,F2,用一根绳子代表定长,再拿一支粉笔给他们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演示一遍。用两个图钉代表两个定点F1,F2,将拉链拉开一段,其中一边的端点固定地F1处,在另一边上截取一段AF2< F1F2,作为动点M到两定点F1和F2距离之差,而后把它固定在F2处,这是将粉笔置于M处,于是随着拉链的逐渐打开,粉笔就徐徐画出一条曲线,同理可画出另一支,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示一遍。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椭圆,双曲线的定义,而且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以迎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学生在活动操作中既吸收又加工;既深化概念又形成能力。
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首先弄清学生的实际,懂得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希望老师为他们做些什么;必须弄清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座谈、提问、检测、问卷调查等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法现状,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教学;必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起他们热爱学习、酷爱学习的品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更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光荣义务;要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建立融洽、亲密、和谐、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调查表明,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老师的因素是其它诸多因素之首。[2]一些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是因为老师曾有意或无意地伤害过他,他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因而疏远了数学老师也疏远了数学课程。而对于哪些备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学生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们带着惟恐不能取得好成绩而有负于老师培养的心理,会自觉学好数学课程。
18/21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