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23 阅读:()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文。
2、 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么按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一下阅读感受。(小组学习)
3、 全班交流。
(1)“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相比较。
(2)按“背 头 脚 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3)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喜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 “很快盖住身体”, 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
指导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 学习第三部分
1、 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 指导朗读。
3、 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 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
5.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6.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7.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二、教学流程:
(一)练习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积累了许多成语,愿意来做个小练习吗?
2.出示练习:
守株待( ) 金( )独立 九( )一毛
胆小如( ) 万( )奔腾 画( )点睛
(1)读一读,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
(2)想一想,再说几个这样的成语。
3.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成语,我们一起来看——金( )脱壳
4.一起来读这个成语——金蝉脱壳。
5.正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成语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我们一起来读。
6.相信同学们一定已经在《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中读过“金蝉脱壳”的故事。我们也了解到了这个词的比喻义: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们一起和作者一起去观赏大自然中的“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耳倾听,课文“金蝉脱壳”主要讲了什么?
2.同学们,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金蝉脱壳的情景。作者用了两个词概括了这个过程的特点,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