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3 阅读:()

  生:四分之一。

  师打开袋子,有8只桃子。

  师: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个。

  生:八分之二。

  就是没有听到教师预期的答案,一时之间,教师被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这能怪学生吗?早在第五册中,教材就是这样教的: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教师本来设计的目的十分明确,除了能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能够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可是在最关键的地方教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至于前功尽弃。如果教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明白,就明白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必须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我相信即使之后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

  片段二:

  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3枝。

  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4枝。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明白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能够用什么数表示?

  生:12。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师:3枝能够用12表示,4枝也能够用12表示,为什么?

  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一样,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一样。

  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能够用12表示吗?

  在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追问的第二种目的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经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是理性的,教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

  【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