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3 阅读:()
1、同学们,问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谁能说说带有“春”字的词语或诗句。(生汇报)一提到“春”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春花烂漫的景象,应该说娇艳的花就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了,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娇艳的花通常是在温暖、舒适的春光中绽放笑脸,展露娇媚的容颜,然而在四月的维也纳,有些小花却有着莫大的勇气,敢在冷风冷雨中绽放。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去感悟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标记*,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就可以借助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解决前两个问题
1、请同学们翻书至91页,请大家默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然后用笔画出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生默读并画出问题)
2、师问:阅读提示中提出了几个问题?(3个)分别是什么?(生汇报,师板书:读、思、悟)
3、请大家自主解决前两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4、学生汇报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2)文章中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些变化呢?这四个词语你在文中找到了吗?作者为什么失望?
a因为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只见绿地不见花,所以感到失望。
b因为作者就要离开维也纳了,他仍然没有看到小花从草地上冒出来,所以感到遗憾。
c因为小花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作者感到惊奇。
d因为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所以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
5、这几个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心情)这也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顺着这条情感变化线,作者写成了一篇文章,我们顺着这条情感变化线同样也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试一下好吗?(师生齐说)
三、品读感悟,解决第三个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者是让你感触很深的语句,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再细细地品味,体会一下。
2、生汇报,朗读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语句。
a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面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这段话都写出了小花的什么?(颜色、样子、数量)这么美的小花,那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吧。(个别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让自己喜欢的语句。(屏幕出示)
b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绿色到处泛滥。
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什么?(草地)你们觉得这两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寂寞、泛滥)
引导品读“寂寞”
“寂寞”这个词用在句子中好在哪?(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草地上没有小花的点缀,显得非常单调。)
师: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难道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不是绿地寂寞了,其实是(作者)寂寞了,失望了,我们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
引导品读“泛滥”
师:你们听说过什么泛滥?(洪水泛滥)绿色到处泛滥,你怎么理解?等我们上五年级会学习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草原》,在课文中老舍用“一碧千里”来形容草原,同样写绿色多、广,你们觉得“一碧千里”与“绿色泛滥”的感情色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汇报)?
小结:一个词语不仅只是一种意思,更是一份情感,“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疑,字字句句都是失望。谁来失望地读一读这两句话。(指生)
c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师:“傲然挺立”是什么样的?(就是骄傲地站起来),那么这些小花为什么骄傲,凭什么神气十足的?(生答)
3师: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变成了花的原野,让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此时你们感受到了吗?花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你发现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最能表现者份勇气?(拔地而起)
(1)引导体会“拔地而起”
2/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