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3 阅读:()
三、总结延伸回归整体
1、小结板书:刚才通过对借箭经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天时、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懂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加上他又有计谋,有胆识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就神在他的平日积累,妙就妙在他日常的的观察,这就是智慧,其实他的言语中更是充满着智慧,
四、作业拓展 延伸学习
1、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2、课后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的三国人物。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第十册内容,我一直以来都是从事低年级教学,高年级段基本没有接触,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是根据自己平常的教学经验和学校的基础设备设计的(没有多媒体)。设计过程比较简单,明了。第一个课时主要是认识正确读写生字、理解生词,了解故事框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第二个课时,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感悟、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启迪智慧,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了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课堂上应该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领和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当,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会是空话。
第一组
单元分析:
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3+2+2+1+2=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 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10/28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