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3 阅读:()
水涨(zh?ng) 抖擞(dǒu sǒu)精神 应和(hè ) 薄(bó)烟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 ) 宛转(wǎn zhu?n) 散( s?n )在草丛里 嘹(liáo)亮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赶趟儿 :凑热闹。
朗润:明亮润泽。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 抖擞:振作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写作:婉转。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
黄晕:昏黄不明亮。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② 思考: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 (颂春)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
“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③ 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最具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
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
点拨: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如下:
盼春(1):急切
总 写(2)
春草图(3)
春 绘春(2-7) 春花图(4) 细腻描绘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 新、美、力
2、朗读指导。
朗读要求:
① 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② 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 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课时2
三、赏析课文。(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
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
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
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
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4/2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