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3 阅读:()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漓江的水,谁来说说漓江水有哪些特点?课文中
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课文除了正面描写了漓江水的特点,还运用了怎样的描写?
3.漓江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畅所欲言)
五、作业
1. 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背诵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及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谁还记得漓江水有哪些特点?
2、指名背诵第2自然段。
二、回忆学习方法
1、上节课,我们怎样学习漓江的水的内容?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
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学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起:甲天下
15/19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