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人教版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1 阅读:()

(4)教师演示周角的一画法。

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想一想:周角是多少度角?

学生:周角是360度。

(6)说一说:直角、平角、周角有什么样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如下:

1周角2平角4直角

3、回答问题。

(1)投影出图书。如下图。

(2)提出问题。

(3)思考解答。

(4)动手度量,回答问题。

(5)集体交流。

学生:我度量了∠1的度数,我看到∠1和∠2形成了一个平角。平角的度数是180度,180度一∠1∠2,还有一条与之相交的直线上出现了∠3和∠4,依次类推计算。

小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对顶角相等。

4、操作。

(1)学生拿出活动角。

(2)教师口述各角,学生按要求摆出。

(二)巩固练习

1、书上第2题。

(1)板书:10度、45度、60度、90度、105度、120度。

(2)根据集合要求填空。

(3)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学生:根据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来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角。

2、量一量,并按要求填空。

∠190度,是_角。

∠2_,是_角。

∠3_,是_角。

3、判断

(1)1平角等于2直角。

(2)钟面上3:00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

(3)钝角都大于锐角。

(4)常用有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

(5)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反思:通过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来加强练习。

篇3: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种角的度数,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角。

2、培养学生画、折、量等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自制一个活动角,一张练习纸(已量好角的度数),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理念: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智能结构。在整堂课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并设计了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操作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学习活动中,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积极互动的足够空间。

教学过程:

一、自主活动,以旧引新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活动角,你能转动其中一条边,创造出大小不同的角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创造出的是什么角?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过锐角、直角和钝角,学生自己转动活动角,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展现旧知,同桌互相补充,为新知铺垫。)

二、启发点拨,探索新知

(一)角的分类

1、(拿出练习纸,同时屏幕上展示)这上面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上节课我们已经量出了每个角的大小,你能给这些角分类吗?

2、有困难的可以在小组里先轻声讨论一下。然后集体交流分类结果。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分类结果。

3、同学们把角分成了三类:锐角、直角、钝角,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研究这三类角的度数有什么规律吗?(小组讨论)

4、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对于钝角的度数,交流时可能会有争议。要不要“小于180°”这个条件,可以先打个?,下面再一起来研究。)

{在让学生独自给角分类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容量较大,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分类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要求学生找到是会有困难的,教师对这一点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所以,在组织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时,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为理念,利用学生的差异,放手让学生小组争论、互补,在相互纠偏、自我梳理中逐步理清角的类别与度数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平角、周角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