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1 阅读:()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第二题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组在一起,得到的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以“你问我答”的形式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体现了哪种数学思想方法?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顾课堂经历的基础上,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通过概括性引导提升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认识
在作业环节,我会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节课的一个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记忆新知。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一、说教材
1、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且对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多边形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心理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学习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此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加以探究。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归纳推理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4、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是学生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掌握的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学生发展类推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多种途径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课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量角器、剪刀、胶水。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动手观察,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尽量体现:
①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③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知识,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流程:
1、设疑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再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我采取了直接设疑导入。具体步骤如下:
(1)让学生汇报三角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计算出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提出问题:当学生答出三角尺的内角和度数之后,我问: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学生讨论之后引出课题。
2/2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