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0 阅读:()
B 学生经过讨论能推理出-5℃ >-20 ℃ 。
活动2: 对0的再认识
师: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就用负数表示,是不是用正数和负数就表示了所有的温度了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不是,得出还有0℃。
师: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同学讨论。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0是正数。
生2:0是负数。
生3: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对学生来说,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不管学生说出何种回答,都要求他说清楚理由,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最后师生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温度计的再认识
师:现在老师把温度计模型横着放,你还能找到0℃在哪里吗? (指名学生上来拨)
师:现在老师从0开始,向右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师:现在老师往相反的方向拨,回到0,再向左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温度计(数轴)中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正负数。
2.我是小判官。(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0度就是表示没有温度。
(2)零下温度一定比零上温度低。
(3)笑笑的父亲收入2300元记作+2300元,那么支出1200元就记作—1200元。
3.课外作业:小调查
调查20xx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的气温。你有什么发现?
四、引导小结,深化认识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
篇7:小学数学负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负数是《标准》第二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进行,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标准》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 因此,教材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教材还注意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例如,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记录不同时区的时间、记录自己身高或体重与平均身高或体重的差距,等等。这样的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8/2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