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0 阅读:()

师:为什么?

生:

师:(揭示高的定义)在数学上,人们把: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三角形的高,标上直角标记,并在所画线段的旁边标出“高”字)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板书:底)

(黑板)随之板书)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PPT视频 画高

2、教学确定底 画高

师:通过观看,闭上眼睛联想一下,画高就和我们以前学的画什么差不多?

生:画垂线

师:现在,你们一定能画出三角形指定的高,请你画一画(完成导学案中的第4题)

叫学生上黑板画一画学生作高,师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

让学生说说如何作高的。

3、摆三角形的高

师:在摆的三角形上摆出它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4、画出下面三角形各边对应的高。

学生动手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第76页练一练

讲解

四、总结拓展

1、欣赏三角形元素的图片、设计理念、三角形文化运用等

2、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

篇5: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第24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与方法。例题1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并抽象出图形,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型概念。例题2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教材还安排来“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更多的是关注它是什么,而忽视它为什么是这样。因此在教学中添加了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角”中引出三角形,找到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后,回过来让学生给三角形取名,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名称存在的理由。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图形王国里有许多图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板书:认识)

2、你想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这个新图形的哪些方面呢?

【设计意图:认识图形正如认识人一样,一般要知道它的名称、形状、特征。三角形的名称和形状,学生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本课教学的重点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课前活动通过把“人”“物”进行关联,有助于学生明白需要认识三角形的哪些方面。】

二、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同学们,赵老师要来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谁的记性最好,准备好了吗?

2、多媒体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锐角三角形、圆。(2秒后隐去)提问:刚才出现的图形中哪种图形最多?再看一遍。

3、继续看下去,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2秒后隐去)

提问:和第一次比少了什么图形?再看一遍

4、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补充板书:三角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名称和形状,通过这样一个“比眼力”和“比记性”的游戏活动,既让学生一下子集中了注意力,又巧妙地在“多”与“少”的比较中一下子推出了“主人公”——三角形。】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