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0 阅读:()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二、汇报自主学习导学单
19/21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