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0 阅读:()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也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出示各种图形)
2、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来数一数,他们各种材料都用了多少个呢?
(出示搭好的图形乐园)
六、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再次出示各种图形及其名称)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让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辩认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现“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若干、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丽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种城保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说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的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图片字: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教师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兖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在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示范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就住在立体图形上面。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
11/16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