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0 阅读:()
师:同学们的意见这么多,谁的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线拉直
师:好办法!(捏住线的两头,把红线拉直,贴于黑板上,把学生的黄线也拉直帖于黑板上,不对齐)
师:现在两条毛线都变直了,谁的毛线比较长?
生:不好比较
师:怎么办才能让我们很明显地看出哪条线长呢?
生:把线的一头对齐。
教师把线的一头对齐,学生发现红色的线比黄色的线长。
师:对了,红色的线从这个线头开始(点上一点),到这个线头(点上一点)结束;黄色的线也从这里开始,到这里就结束了,所以说红色的线要长一些。
2、揭示线段的概念
师:像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就叫它“线段”。
师:这条红色的线是一条(线段),它从这个线头开始,到这个线头结束,这两个线头在数学上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端点”。这条线段上有几个端点?
这条黄色的线也是一条(线段),它有几个端点?
师:看来,线段不但是直直的,还有(2个端点)。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师:观察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不是一条线段?(弯的,不是)
怎样让它成为一条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指名汇报)
师: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的线段比较长?
师出示一条蓝色的线(弯的)
师:这是不是线段?怎样使它成为一条线段?(拉直)
变换线段的摆放位置,使学生体会虽然摆放的位置不同,但还是线段。
师: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边也是线段,如:数学书封面这条直直的边就是一条线段(指名学生说出线段的端点在哪里)。
学生活动: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线段,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线段。
4、根据线段特征,学画线段
师:因为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在数学上我们就用这种漂亮的图形表示(出示:-------)
师:谁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呢?需要哪些工具?(直尺)
如果没有尺怎么办?(数学本的一条直边、笔盒的一条直边…)
请学生尝试画线段。
展评学生画的线段。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画线段的方法:(1)先画一条直直的线,再点上两个端点;(2)先点上一个端点,再画一条直直的线,最后再点上一个端点;(3)先点上两个端点,再在两个端点之间连上一条直直的线。
二、练习
1、“想想做做1”
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学生汇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想想做做2”
师:图形中也有线段(出示一个正方形),它是什么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学生数,教师指导按序数。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
3、“想想做做3”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画线段了,现在你能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吗?
学生动手画线段,指名板演。
引导学生总结: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4、“想想做做4”
师:如果加上一点,有三点,连接每两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可以画出什么图形?
学生尝试画。
学生汇报结果。
5、“想想做做5”
师:如果再加上一点,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
学生猜想
学生尝试画一画。
学生汇报结果。
6、折一折,强化线段特征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它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端点各在哪里?
现在,老师再给你变出一条线段(边说边折),老师折的线段在哪里呀?(指名摸一摸)
师:请你们折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长的线段。(学生折一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你们能折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短的线段吗?(学生折一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你们能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它上面有线段吗?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
指名汇报结果。(强调:圆形对折后,折出的线段最长。)
三、全课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课堂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由于年龄特征,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7/22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