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0 阅读:()
(4)反馈指导:
预设:“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老师板书相关语句)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导语: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教育你呢?他们是怎样对你说的呢?你们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6)反馈指导:
预设:爸爸妈妈教导我一定要上课认真,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教导都是为了我们成为好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7)指名朗读全文,全班拍手齐读全文。
(8)小结过渡: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课后词语读记。
1.出示任务:借助拼音自由读“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2.反馈指导:
指名读、齐读;
3.评价:
(1)同桌相互说类别背记词语,看谁正确率高。
(2)同桌在班级上进行相互说类别背记词语,师生评议。
八、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习、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近、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近”“远”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近”“远”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近”“远”,分别提示:“近”字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远”字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习”“玉”“义”“之”。
(1)观察并说说“习”“玉”“义”“之”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习”“玉”“义”“之”,分别提示:“习”字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横折钩的竖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玉”字写王字时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注意间距均匀,最后一点写在横上面,不要掉到外面;“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相”。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相”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相”,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九、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作业设计:
朗读和背诵课文。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4
教材分析:课文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现阶段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24/29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