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3 阅读:()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二、三班的地理教学,各班人数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学性还是比较好。但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教师的督促,学生自己在家主动学习的人不多,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大多数同学以为死记硬背就行了。但地理科不同于政治、历史,需要识记,同时也需要理解,需要读图,从地图中去探求知识。
三、学习方法指导:
1、学生识记教材文字叙述的基础知识点。2、学会读地图、画地图,在地图中探求知识。
3、学会利用地球仪,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空间想象能力。
四、历年试题分析:
1、分析20_年期末考试题,比较各章节所占试题的比重:单选题50分:第一章14分第二章12分第三章12分第四章10分第五章2分填空题50分:第一章24分第二章10分第三章16分总体比重:第一章38%第二章22%第三章28第四章10%第五章2%.
2、分析历年试题结构与20_年的试题结构相仿。
3、基于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及过程。
五、复习过程:
1、指出每一章节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让学生牢记。
2、分析每一章节的重点地图和,学会分析、比较地图,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更全面的知识,拓展知识面。
3、教师收集历年期末考试题中关于本章节的试题,进行测试,让学生在测试中梳理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寻找每一个重点、难点的突破口。
4、根据历年试题结构的分析,本教材的重点在第一、二、三章,第四、五章作为识记内容,也不可忽视。
5、全教材复习完之后,用20_年的期末试题进行一次总结性测试,进一步分析复习中的得与失。
篇10:七年级地理复习计划
相对于上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需要记忆的比例大一些,七年级地理下册更多地以案例学习的方法,旨在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描述、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归纳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水系特点,气候特点;从因地制宜的理念上认识一个国家农业、工业类型和分布特点,从而学会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多方面综合分析一个地区该怎样发展,怎样更可持续协调发展;重在掌握学科相应内容的分析方法。
鉴于此,从学习目标上看,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复习,应该让学生系统归纳整一学期课程标准对应要求不同问题的判定方法,如对于一个地区地势特点判读,常见的地图有等高线地形图:海拔高,地势高;地形剖面图:沿某一方向或某一线路地势高低的图,需要与位置对应,明确哪个方位高,哪个方位低;地形分布图:规律是高原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平原在200米以下,丘陵在500米以下,高原山地比平原丘陵高;也可以根据河流上游到下游的方位流向,根据水往低处流,推测出地势哪个方位高,哪个方位低。就需要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适当记忆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同时,还要通过应用性实践,让学生合理选用适当的问题解决方法。所以选用的案例性地区或国家就不能与新授课时太多重复,而要尽可能根据复习目标设计习题,尽可能选择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类似的地区或国家。不仅复习时让学生更有情境学习感,还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体现,突出相应问题解决能力的检验和诊断,从而课堂更多学法指导的体现。
所以,复习时将以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为手段,结合本期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的编选,突出学生的练,并在练的课堂展示中,融会贯通不同问题的分析和作答技巧和规范。如如何快速查图,分析,描述,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特点,就需要学生要查边界线,查东西南北四至点,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介绍,以及相应内容的依据和侧重点。
因此,将进行如下课时分配时间,鉴于刚学习完,使用以往郑州市测试卷进行一次综合性测试,分析学生的缺漏点。然后分别结合学期整体目标,认识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进行三个课时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以考察过关方法以新的大洲、国家或地区案例呈现,旨在突出读图和材料分析,同一问题迁移能力上的拓展,最后再进行一次原创测试题进行实战演练,一方面突出测试技巧的运用,另一方面从测试时效上让学生多一些体验,也便于最终分层次提升的进一步辅导和把关。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