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3 阅读:()
第二课海陆的面貌
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南北美洲:西部是山地,往东是平原和高原。
2.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亚洲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3.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比陆地上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要高2190米。
第三课海陆的变迁
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
2.地壳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
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
火山形成的五大连池
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
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
4.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5.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6.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7.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天气与气候
1.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
3.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云层运动的状况的图像。
4.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对大气环境监控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周)报”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3.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纬度位置是指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第三课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个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3.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
4.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的小山村,被称为世界“雨季”。
5.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干极”
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2.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较大,有的地方降水很多,气候湿润,有的地方降水极少,气候干燥,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3.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性气候;高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为面积广阔的温带性大陆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苔原气候的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