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2-12-28 阅读:()
小组合作:
(1)利用相遇卡,两位同学同时行进,一位每次行3厘米,另一位每次行进2厘米。
(2)每行进一次把数据填入表中。行的次数红色线段长兰色线段长
两色线段长度和两色线段距离
(3)观察表中的数据,研讨发现了什么?
(4)借助多媒体演示,突破难点。(多媒体省时,高效,直观,生动等特色的优势被课堂教学广泛使用,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相遇过程,抽象出线段图,由直观到抽象,即让学生学的轻松,又分散的教学难点。
2、应用规律例:(多媒体出示)例2: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经过几分钟两个邮递员相遇?
(1)自己选择学习方式
A、独立完成(鼓励用多种解法)B、借助教材(依据线段图列式解 C、请教同学
(2)指名板演,讲解思路
[我主要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借助实践经验解决问题。屏弃了过去的整齐划一的教法,对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好的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对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让他们向同学请教;对乐于借助教材的学生,让他们看书,依提示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在巩固中深化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练习题时,我对教材做了处理,设计了一个“智力大冲浪,智夺小红旗”的环节,力求形式多样,条件问题开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例如第一环节:起跑线,是只列式不计算的基本练习
1、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甲队的进度是12米/天,乙队的进度是14米/天。经15天打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2、小名和小化从相距180米的跑道上同时相对而行,小名每分钟42米,小化每分钟48米,两人几分钟后相遇?
第二环节:加油站:自选超市:让学生依个人掌握知识情况,选择练习题。
1、比一比三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A、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5千米,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B、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90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5千米。几小时相遇?
C、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90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3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80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几千米?
3、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80千米,货车每小时7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距10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第三环节:凯旋门:
小红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设计运动情况并编题。
[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我考虑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你真棒”“祝贺你”随着一声声赞扬,同学们肯定会一路过关斩将,站到领奖台上。
(四)在总结中提高
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篇9:小学数学的优秀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材料
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8/16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