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2-12-28 阅读:()
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
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
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
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
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
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
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
篇17: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13—15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教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
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巧妙的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什么发现?平平的。(板书:面)
(2)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觉很直,是一条线段。
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3)再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到它很尖,很扎手。
师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具体特征。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出现,然后交流汇报,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
21/23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