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2-12-26 阅读:()
d.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克莱谛对“我”行为感到伤心。)
e.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3)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出示: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a.克莱谛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想的一样吗?(说法一样想法不一样:克莱谛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b.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同桌合作练读对话,找同桌两人朗读)
(4)我一边想着怎样应对克莱谛一边听课,你想此时的我 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吗?(不能)
a.“毕竟”怎么理解?(到底)
b.联系实际,谈想法:课堂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心里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出时间过的慢之类的话)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这是什么描写?(表情、动作、语言)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指导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学习第四部分(14自然段)
过渡:我和克莱谛和好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来想让父亲高兴一下,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自己读读父亲的话,你体会出什么?(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父亲的话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还有两处,快速浏览找出父亲的话。
a.学生说,教师出示父亲的话。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你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有什么新的体会吗?(知道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
(3)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4)最后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记住父亲的教诲,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了,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谈观点。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3.总结:课文虽然讲了一件平凡小事,却告诉了我们要宽以待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父亲说的话。
2.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3.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红笔 )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