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最新《但愿人长久》整合说课稿

作者:opple 时间:2022-12-07 阅读:()

  为了让学生理解苏轼为什么最后又变得“宽慰”,我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佳节时刻,家中亲人因工作等原因与家人无法团聚,那种思念是不是就是这样?此事古难全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亲人朋友之间应该如何互相鼓励、善待彼此呢?请学生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利地理解了“婵娟”的意思。

  之后,师生合作把对名句的理解作一个梳理:老师读一句名句,学生读相关的课文句子,再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反复吟诵所引用的两个名句,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目的,真正理解词作所蕴含的。

  最后,让学生围绕“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来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

  (四)总结课文

  今年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那时还会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不能与亲人团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课件出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五、说作业布置

  1.熟读全文,完成配套练习。

  2.背诵课文4~6自然段。

  3.充分利用互联网,至少搜集三首其他关于月亮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其用意就是让学生更易理解并掌握诗(词)的含义,只是现成的文字对诗(词)句的描述,往往对学生来说,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思维和想象力,学习引用的诗词,然后在与文本部分对比,在对比中借鉴、提高,真正培养学生的诗词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一、 说教材

  1、教材说明

  本课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谴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反映了 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2、教学目标

  ( 1 ) 知识目标

  A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B 学习“文包诗”写法

  C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 ) 能力目标

  A、 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B、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 设的意境,进行 美的熏陶。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4 、 学情分析: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教师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为应对这一情况,课前利用早读课和辅导课时间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轼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感悟课文有了一些基础.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教师适当以语言渲染,努力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